冬季生活健康小常识,学校环境卫生的7条合理的建议

冬季生活健康小常识



1、冬季生活健康小常识

1、要让宝宝多喝水 宝宝皮肤干燥是因宝宝皮肤需要水。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较成 人(60%-65%)高,因其生长发育旺盛,故需水量也多。水分的需要量与年龄、 体重、食物的质与量,代谢高低、体温与肾浓缩功能等因素有关,年龄越小相对需 水量越大,食物量多,蛋白质与无机盐含量高者需水增多,如喂哺牛乳小儿需水较 喂哺人乳者为多,因牛乳含蛋白质及盐分较高。水的来源绝大部分来自饮用水及食 物中含的水分,但体内组织代谢是食物氧化过程中也可产生水,称食物内生水,混 合膳食约418kJ(100kcal)产生水12ml。 每天要给宝宝补充充足的水分。最好要喝白开水,如果不爱喝白开水也可以喝 果水和菜水,但决不能给孩子喝糖水代替;房间里要有加湿器,尤其宝宝的房间里 面。如果没有的话用湿毛巾放在暖气上效果也很好。

2、室内通气 室内房间要注意通风,每天定时开窗换气,不要因为冬天气温较低,害怕冷就 把窗户关得严严实实,这样不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易造成皮 肤干燥或其他病症。

3、补充维生素A 给宝宝每天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是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增 加皮肤粘膜的抵抗力,间接防止细菌侵袭。为形成视紫质所必需的成分,并有促进 免疫力的功能。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食物是:肝、牛乳、奶油、鱼肝油。其前体胡 萝卜素存在于某些有色蔬菜等植物中如胡萝卜、黄瓜。其中含维生素A最高的就是 胡萝卜,补充维生素A可使宝宝皮肤润泽。鱼肝油也有这个功效。

4、适当抹些润肤霜 每天给宝宝抹儿童润肤霜,冬天干燥,霜比油效果好。洗完澡要趁着宝宝皮肤 的水分还没有散发掉就抹上1层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也利于保护儿童皮肤。

学校环境卫生的7条合理的建议



2、学校环境卫生的7条合理的建议

1、成立专门机构,做到齐抓共管 在校长的领导下,学校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要把环境卫生工作纳入全校工作计划,并作为学校工作考核、评比的内容之1。坚持定期研究、部署、指导、检查和总结卫生工作。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的教学卫生、环境设备、学生的生产劳动和体育锻炼等4个方面作总体部署。总务处负责全校卫生保健的教育与检查,特别是学习环境的检查、监督工作,并对学生中出现的异常突发事件,要及时上报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2、加强卫生常识教育 加强卫生常识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教会他们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和举办卫生知识讲座,采用组织参观和举办展览、墙报、黑板报、幻灯、挂图等形式,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保健常识的宣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1、制订各项卫生公约及学生个人卫生保健要求等。

2、制订每日、每周和每月清扫制度:各教学班每天需派学生值日。值日生负责当天教室的卫生清洁工作。每周周末下午进行全校卫生大扫除。每个月底的1个周末,要求全校各班级彻底清除各自卫生“死角”。

3、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负担量,将学校教学环境划分为卫生保干区,劳动量大的区域划分给

5、6两个年级,其他年级负责清扫保洁地段。

4、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强化学生“卫生保洁”意识。学校对各班包干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

5、将卫生工作作为评优的重要条件之1,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做到每年级设立“卫生评比”。规定“文明班”必须卫生评比达优。凡无故不参加卫生扫除和有乱扔果皮纸屑的学生,不得评为“3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家庭访视的常识是什么?



3、家庭访视的常识是什么?

家庭访视就是家庭访视护理。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社区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访视护理是社区护理的基本手段,社区护理人员通过家庭访视,完成对社区健康人群及居家患者的预防保健、健康促进、护理照顾和康复护理工作,使患者在家里能得到直接护理服务,让护理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渗透到社会和家庭的各个领域,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 。 可见,家庭访视护理的根本目标是协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属提高生存质量。我院家庭访视的内容包括行为干预、功能锻炼、服药的重要性和自我监测,患者通过家庭访视学习和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了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提高了自我监测的能力,培养了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主动参与保健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减低了引起疾病复发的高危因素,从而减少疾病复发,提高了生活质量。 由于社区护理服务是1项新兴的护理工作,迈向社会步入家庭的1种尝试,其护理工作的方法有各式各样,碰到问题需要独立处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全面的护理知识,还要有心理学、营养学、预防医学、药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扩大知识视野,真正为人民群众解决健康问题。 由于社区护理工作具有持续性、全面性、协调性、可及性、负责性等特点,而且1名护理人员可能同时负责内、外、妇、儿等几个专业的患者护理。因此,要重视社区家庭访视护理人员的能力培养,包括各专科护理的技能训练、管理能力、指导能力及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1批有工作责任心、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有1定的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能独立处理社区护理工作中各种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人才,对提高家庭访视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4、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幼儿园日常卫生消毒的内容有哪些



5、幼儿园日常卫生消毒的内容有哪些

(1)通风换气常规 活动室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前15分钟开窗通风(视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冬季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寝室每天紫外线灯消毒半小时。启用空调时应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1般冬季室温不超过15-18度;夏季室温不低于27-28度。幼儿进出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房间应及时增减衣服。 (2)环境卫生常规 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坚持每天1小扫,每周1大扫,每月彻底清扫1次。

1、活动室 空气新鲜,地面整洁。玻璃明亮,光线充足。室内摆设整洁舒适,布置无尘垢。

2、寝室 定时开窗和关窗,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床铺整齐,窗明几净。床栏杆、暖气、窗台、柜子、灯罩、电扇等无尘土。墙壁干净,无蛛网,床下无杂物。

3、盥洗室 清洁通风,水池下水道处无头发、污物,地面无积水、污渍,便池、便盆及时冲洗,无尿硷、无臭味、无苍蝇。门、窗、镜、灯、柜等清洁干净。消毒水等物放在幼儿够不着的地方。

4、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3)个人卫生常规

1、幼儿园要在家长的配合下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 (1)幼儿每人1巾1杯;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大、中班幼儿每日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6)每周剪指甲1次,每两周剪趾甲1次。 (7)保持幼儿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8)保护幼儿视力。活动室采光好,阅读、书写、绘画活动有良好的照明。注意用眼卫生,1次连续近距离读、写、画时间不超过30分钟,近视幼儿适当缩短。看电视的时间每周

1、2次为宜,每次约20分钟左右,距离2-3米,电视机安放高度适中。长时间用眼后应有10-15分钟休息或组织户外活动,放松双眼、远眺。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

2、工作人员个人卫生常规: (1)仪表整洁,勤洗澡、勤剪指甲。 (2)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3)不得在幼儿寝室、活动室和其它幼儿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4)炊事卫生常规(本条有关修改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下发的《学生食堂管理规定》)

1、厨房经常打扫,保持内外环境清洁。做到: (1)物品摆放有序,用后及时归位; (2)台面、墙(窗)面、地面清洁无污物、积水、蜘蛛网。 (3)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2、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特别要防止食物中毒。厨房用具包括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生熟分开,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食具1餐1消毒(若用水煮则需在水开后15至20分钟,若用笼屉蒸则水开后至少要蒸30分钟),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禁止重复使用1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3、采购食品,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不买、不加工或使用腐烂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物及其原料,买来的熟食要加热处理后再吃,预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4、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5、炊事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留长指甲、涂染指甲、戴戒指加工食品;坚持上灶前用肥皂和流动清水洗手,入厕所前脱工作服,在操作间不抽烟,分饭菜时戴口罩。 (5)清洗消毒常规

1、玩具、图书要保持清洁,1周1消毒。

2、餐具、餐桌1餐1消毒。餐具要先按规范清洗消毒,做到洗后无污物。

3、小毛巾、水杯专人专用,1日1消毒。

4、床单半月1换,被褥1月1晒。

5、为保证幼儿随时饮水,下午水杯不宜过早消毒,最好在下班前消毒;消毒时应将所有水杯(包括未出勤幼儿的水杯)、点心盘和点心夹放入消毒柜消毒。

6、每天下班前应将饮水器(或保温桶)中的余水倒干净,以免积水垢;每周应清洗1次饮水器(或保温桶)。

7、盥洗室内所有盆、桶、壶应洗净晾干放入橱柜,以免柜内产生潮气、霉变。

卫生常识的问题有哪些?



6、卫生常识的问题有哪些?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