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化学的安全常识,任务化学常识

有哪些关于化学的安全常识


1、有哪些关于化学的安全常识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CO、CH
4、C2H
4、C2H2等)前先要检验气体纯度.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特别是沸点较低的液体混合物,在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防失火可燃性物质1定要远离火源.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要有通风设备.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要加装安全防倒吸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气体要有通风设备;有毒物质应处理后排放.。



2、任务化学常识




3、霓虹灯中有哪些化学常识?


夜晚,走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我们常常会发现,路两边的商店门口装饰着各种各样、5颜6色的霓虹灯,看上去十分漂亮。


可是,霓虹灯为什么会发出各种颜色不同的彩光呢原来,霓虹灯里“住”了几位特殊的“主人”,它们有1种奇特的本领,能使霓虹灯发出各种各样的光来。这几位“主人”就是氖、氩、氦和水银蒸气。氖可以使霓虹灯发出红光,氩可以使它发出浅蓝色的光,氦可以叫它发出淡红色的光,水银蒸气能使它发出绿紫色的光,有时候人们把它们混合在1起装在霓虹灯中,就可以叫它们发出5颜6色的光来。


这里主要介绍前两个。


氖是在1898年由英国化学家拉姆塞发现的,它的拉丁文意思是“新”,即氖是1种从空气中发现的新气体。氖是1种十分“懒惰”的气体,它见了谁都“不理不睬”的,平常,人们几乎见不到它的化合物。它是1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很少,每1立方米空气只有18立方厘米的氖气。在电场的激发下,氖能射出红色的光。霓虹灯就是利用氖的这个特性制成的。在霓虹灯的两端,装着两个用铁、铜、铝或镍制成的电极,灯管里装着氖气。通电时,氖气受到电场的激发,放出红色的光。它的这种红光在空气中的透射力很强,甚至可以穿过浓雾。因此,氖灯常在港口、机场、水陆交通线的灯标上。


氩气是1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重50%,它在空气中的含量将近1%,虽然不大,但比起别的惰性气体来,却要多得多。除了制造5光十色的霓虹灯外,氩气还用来填充普通的白炽电灯。因为氩气是惰性气体家族中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1位成员,比较易得,而且氩分子的运动速度特别小,导热性差,把它装在电灯泡中,可以大大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氩气还是各种金属在焊接时的“保护神”。比如,铝、镁等金属在空气中焊接时,很容易氧化和燃烧,难以焊牢。如果向焊缝表面吹1层氩气,把金属和空气隔开,这样在氩气的安全保护下,它们就很容易焊牢。“原子锅炉”的核燃料钚,在空气中也会迅速氧化,同样需要在氩气的保护下进行机械加工。



4、有哪些关于化学的安全常识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CO、CH
4、C2H
4、C2H2等)前先要检验气体纯度.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特别是沸点较低的液体混合物,在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防失火可燃性物质1定要远离火源.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要有通风设备.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要加装安全防倒吸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气体要有通风设备;有毒物质应处理后排放.。



5、生活中的化学小常识有哪些?


(1)苏打粉,或称小苏打,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在大批量生产馒头、油条等食品时,常常将小苏打溶于水之后拌入面中,小苏打受热后分解成碳酸钠、2氧化碳和水,2氧化碳和水蒸气溢出,可致食品更加蓬松,碳酸钠则残留在食品中。(2)能使淀粉变成蓝黑色的物质是碘。(3)熬骨头汤时加少量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4)日常生活所用的胶袋,PVC(聚氯乙烯)软胶等物都含有氯,燃烧这些物品时便会释放出2恶英,悬浮于空气中。2恶英是1种严重的致癌物。(5)运动场上,发令员使用的发令枪打响时,会产生1股白烟,其主要成分是5氧化2磷。(6)煤气中毒是因为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1氧化碳进入人体后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运氧障碍。(7)对于误服强酸强碱性化学液体的患者,不可给予清水及催吐急救,而是应该立即给予牛奶、豆浆、鸡蛋清服下,以减轻酸碱性液体对胃肠道的腐蚀。(8)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和氢氧化镁,可以用稀盐酸或醋酸除去。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