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中考必须掌握的文言常识,什么复习资料是专门讲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初中学生中考必须掌握的文言常识



1、初中学生中考必须掌握的文言常识

中考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5声】也称“5音”,即我国古代5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5个音级。5声与古代的所谓阴阳5行、5味、5色、5官,、5谷等朴素的理论形式1样,是我国早期整体化的美学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整个东方音乐的基本形态。《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文中的“变徵”是角、徵2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 【宫调】音乐术语。古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7声,其中以任何1声为音阶的起点,均可构成1种调式。凡以宫声为音阶的起点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而以其他各声为主者则称“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为“宫调”。 【十2律】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3分损益法将1个8度分为十2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1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2律又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6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6种律称阴律。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2律又简称“律吕”。 【俗乐】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宫廷中宴会时所用的俗乐,称为“燕乐”。“雅乐”是统治阶级制定的典礼乐舞,寻根究底,几乎都来自民间音乐,只不过改变了它的内容和情调而已。有著名琴曲《广陵散》《酒狂》《高山》《流水》《梅花3弄》等,琵琶曲《阳春古曲》《平沙落雁》《霓裳曲》,丝竹曲《春江花月夜》《老8板》,广东音乐《旱天雷》《雨打芭蕉》等,以及大量的寺院音乐、各地各种乐曲,其中不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周代雅乐是指“6舞”(云门、咸池、大磬、大夏、大镬、大武,前4种属文舞,后两种属武舞)。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这奉为乐舞的最高典范,认为它的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故称之为“雅乐”。各个朝代均循礼作乐,歌功颂德,此类乐舞统称为“雅乐”。 【春江花月夜】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原词已佚。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唐代张若虚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最为出名。 【霓裳羽衣舞】即《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唐代宫廷乐舞。其由来传说不1:有的说,唐玄宗登3乡驿,望见女儿山,归而作之;有的说,此曲是《婆罗门曲》之别名;有的说,唐玄宗凭幻想写成前半曲,又将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改编成后半曲合而制之。白居易有首诗,对此曲的演唱作了详尽的描述。 【十面埋伏】琵琶大曲。明代后期已在民间流传。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之情景,运用了琵琶特有的表现技巧,表现古代战争中干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十分生动。此曲是传统琵琶曲的代表作品之1。 【5射】古代的5种射技。这5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1矢,后3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1尺而退;井仪,4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文房4宝】旧时对笔、墨、纸、砚4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4谱》1书,叙述了4种文具的品类及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名手辈出,且品类丰富,风格独特。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1,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1种线条造型艺术。汉字经历了篆、隶、楷等发展阶段,技法日精,在文字书写的点画篇章之间,表达出作者的性格、情感、意趣、素养、气质等精神因素,遂成为1门独立的艺术。用笔、结构、章法为书法之大要。从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秦篆、汉隶,以及魏晋到唐宋楷、行、草,书体繁复,流派众多,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兰亭序》《自叙帖》等珍贵书法遗产。 【6书】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6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今人1般认为后两种与造字无关。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月、山、羊、马”等,象形字全是独体字。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下、本、末、中、甘、刃”等,指事字也全是独体字。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1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明、旦、采、休”等。

什么复习资料是专门讲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2、什么复习资料是专门讲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单选题】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1项是()



3、【单选题】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1项是()

楷书也叫“行书”“隶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1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上海地区高中语文文言常识



4、上海地区高中语文文言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3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5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6合:指天地4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8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8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8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9州:古代分天下为9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1带。 (9)5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官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1般设6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纪年 纪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6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3月2十9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2年2月十9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季节,1季3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孟春(1月),仲春(2月),季春(3月)。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1天叫“朔”,最后1天叫“晦”,十5叫“望”,十6叫“既望”。1昼夜分十2时辰,用十2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每夜分5更9鼓)每更两小时。此外,鸡鸣指早上

3、4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元旦:正月初1,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2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2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5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正月十5,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1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清明前2日,即冬至后1百05天,有时是1百06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1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3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1百6,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原定于3月上旬的1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3月3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3月3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5月初5,又称“端阳”、“重5”,“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5月初5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7夕:7月7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7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8月十5日。8月十5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8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9月初9。又称重9。古人认为9是阳数,日月都逢9,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1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9月9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腊日: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2月叫腊月)。古代十2月初8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1年最后1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1年的最后1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平头甲子:60岁。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1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1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1名称为“状元”,第2名为“榜眼”,第3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人名称谓 (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61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1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1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1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1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 (4)敬称。对君王称陛丁、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文化典籍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1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4书5经--“4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部书。“5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5部儒家的经典。 6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6种经书。 6义--“风”“雅”“颂”“赋”“比”“兴”。 《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1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1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1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3言2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2刻拍案惊奇》。 3吏3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何谓9卿3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3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9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9个官职。 具体1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3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3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3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3公又叫“3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的命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孙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参集》、《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白香山诗集》、《东坡全集》)外,还有其他1些命名方式,如:

1、封号式。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集名。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

2、谥号式。古代帝王高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1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也可以命名诗文集,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死后加谥“文正公”,他的作品集命名为《范文正公集》;欧阳修谥号“文忠”,其作品集为《欧阳文忠公文集》。

3、官爵式。西汉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世称太史公,其《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唐代诗人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集》;明初文学家宋濂,曾官翰林学士承旨,其作品集有《宋学士文集》。

4、籍贯式。古代以籍贯称人表尊敬或表自谦雅趣,并常以此作为集名。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解县人,也称柳河东,其作品集名为《柳河东集》;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其作品集名为《临川先生文集》。

5、地名式。即以任职地或隐居地地名为诗文集命名,如唐文学家杜牧别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北宋文学家沈括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故有《梦溪笔谈》。

6、书斋式。古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书斋名,斋名也可以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轩”,其诗文集名为《惜抱轩诗文集》;近代梁启超,书斋名“饮冰室”,其作品集为《饮冰室合集》。

7、年号式。以皇帝的年号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唐代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因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纂而得名;苏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

8、显志式。以书名显示撰文编书的目的。如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单选题】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1项是()



5、【单选题】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1项是()

楷书也叫“行书”“隶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1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文言文,文学常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礼”,是1种什么文体?



6、文言文,文学常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礼”,是1种什么文体?

书信 尺牍,信礼 第1个书: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第2个书:即书信,是文体的1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1封信.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1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1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6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1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1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1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