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今生 常识:学佛是修来生吗,佛教婚礼的详细流程 佛教婚礼有哪些注意事项

道家修今生 常识:学佛是修来生吗



1、道家修今生 常识:学佛是修来生吗

这是对佛教的最大的误解。学佛同样也修今生,修今生称为“延生”,修来世称之为“度亡”,这可以算是佛教的两大内容呢。

佛教婚礼的详细流程 佛教婚礼有哪些注意事项



2、佛教婚礼的详细流程 佛教婚礼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是不能吃肉,可以吃3净肉,具备3种条件,第

1、眼不见杀,第

2、耳不闻杀,第

3、不为己所杀。也可以结婚,只有不是出家了,就可以结婚的。皈依佛教1定要先守戒,安心。每天念诵经文,佛号,抄经文,礼佛拜忏功德回向法界众生为好。还有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修行佛法目的就是解脱生死轮回。修行佛法就是改变毛病的过程。之后要多多读经净土5经的必看的。

常识:学佛是修来生吗



3、常识:学佛是修来生吗

不是,今生也修的!心诚学佛即信真理,会今生得福报,得佛菩萨保护,逢凶化吉,愿望成真!。

学佛有哪些误区



4、学佛有哪些误区

释传悟:学佛8大误区   分类: 佛教常识 2010-07-17 08:54   佛法的智慧大海无疑是博大而精深,浩翰而无际,从而在对佛法的求证路   上,也必然是充满坎坷与勤苦的。当年禅宗2祖慧可向初祖达摩禅师求法,达摩禅师   言:“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   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凡夫众生,欲求佛法,当精勤自励,依闻解起行,精进集积   福德智慧资粮,方得入佛智慧,故学佛当放下自我,舍离己意,把身心都投入到佛法   的实践中,切实行履,如此方有成就之日。然则百丈高楼,从地而起,千里之遥,始   于跬步。对于学佛修持,初学入门,最忌因地谄曲,知见不正,这样自然会带来诸多   的问题,如《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鉴之现今初学入门者,往往见   未能求正,行未能踏实,而造成诸多误区。现将其现象11列之,以规来者。   

1、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曾遇有这样的同修问我,为什么每天打坐两座,打了4十多座了,每天坚持诵《金刚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等也有几年了,还不能见到自己本来面目,真是越修越没有信心了。我问他,如果要想见本来面目,那就得对身体,对心念,对情感,对名利要放得下。回答是“虽然放不下,但我也是在很努力的修行啊。”听到这些回答,内心也不禁莞尔,心想:4十多座算什么。诵经诵了几年就想开悟,那成佛也太容易了。也曾遇有同修问,打坐已坐到心很静了,这时应怎么见道,我对他说不要谈见道,多看看自己内心贪嗔痴去了多少,得到的回答是:“哦,这样不是路太长了……?”像这类修学者,往往以为只要能念念经,打打坐,偶尔得到1点清静的境界,就是很努力修行了,就很应该可以悟道了。学佛变成了是在跟佛法做交易。本人还遇过这样的同修,读读经书,凭着世智辩聪,对经文稍有解会(甚至是依文解义,错会佛语),或者瞎猫碰到死耗子般偶然享受过1下空灵的感觉,便认为自己已经悟道,把悟道当做是很容易的事,狂得不得了。面对这些修学者,真不知如何说好。不知古人能悟道的,不仅要依深深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为基础,要有“己事不明,如丧考妣”的恳切心和迫切感,放下1切该放下的,本着超然物外,不恋世缘的绝尘心态而久经寒霜,精勤不辍。并且还要对佛法般若性空或唯识妙有有了殊胜之胜解正见为基础,已有观照般若智慧的相应生起,如此得解行相应,心念专注,世缘情境所不能动,于因缘时节成熟时,才能豁然大悟。而上面谈到的这些修学者,下没有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上还没有建立佛法胜知见,只是将心待悟或者狂性顿发,这都是属于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完全不知学佛修行是修心,这样不舍得把内心贪嗔痴放下,不转化自己内心,不以深心智慧观察世间,又怎会有开悟见道的可能。   还有1类急于求成的修学人,修学没多久,常抱怨自己天天那么的努力念佛诵经,为什么总是那么多杂念,总是没有感应。完全不知自己无量劫来的贪嗔痴习气有多重,不知宿世业障有多重,只是1味抱怨杂念多没感应,乃至因此而退失初心。修学上既没有忏悔自己往世的业障,改往修来,又没有淡泊对世间名利、感情、财富追求的心态,更没有消减自己的贪嗔痴心理,却想求念佛诵经时没有杂念,这哪里能做得到呢?这些都是1没有正知见,2没有长远发心所带来的偏差。学佛1定要建立出离心,同时也1定要建立长远发心。要有恒心与毅力打持久战,因为我们无量劫来的业障心垢实在太重太重,不是短时间内清除得净的,要努力使自己的心从恶的转向善的,从有求的转向无求的,从感情的转向理性的,从贪恋红尘的转向淡泊人生的,这样1步1步的走来,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1心贪图短时间就能成就,而不注意从内心上转化自己,那只会有误入歧途的份。

学佛有哪些误区



5、学佛有哪些误区

释传悟:学佛8大误区 分类: 佛教常识 2010-07-17 08:54 佛法的智慧大海无疑是博大而精深,浩翰而无际,从而在对佛法的求证路 上,也必然是充满坎坷与勤苦的。当年禅宗2祖慧可向初祖达摩禅师求法,达摩禅师 言:“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 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凡夫众生,欲求佛法,当精勤自励,依闻解起行,精进集积 福德智慧资粮,方得入佛智慧,故学佛当放下自我,舍离己意,把身心都投入到佛法 的实践中,切实行履,如此方有成就之日。然则百丈高楼,从地而起,千里之遥,始 于跬步。对于学佛修持,初学入门,最忌因地谄曲,知见不正,这样自然会带来诸多 的问题,如《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鉴之现今初学入门者,往往见 未能求正,行未能踏实,而造成诸多误区。现将其现象11列之,以规来者。

1、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曾遇有这样的同修问我,为什么每天打坐两座,打了4十多座了,每天坚持诵《金刚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等也有几年了,还不能见到自己本来面目,真是越修越没有信心了。我问他,如果要想见本来面目,那就得对身体,对心念,对情感,对名利要放得下。回答是“虽然放不下,但我也是在很努力的修行啊。”听到这些回答,内心也不禁莞尔,心想:4十多座算什么。诵经诵了几年就想开悟,那成佛也太容易了。也曾遇有同修问,打坐已坐到心很静了,这时应怎么见道,我对他说不要谈见道,多看看自己内心贪嗔痴去了多少,得到的回答是:“哦,这样不是路太长了……?”像这类修学者,往往以为只要能念念经,打打坐,偶尔得到1点清静的境界,就是很努力修行了,就很应该可以悟道了。学佛变成了是在跟佛法做交易。本人还遇过这样的同修,读读经书,凭着世智辩聪,对经文稍有解会(甚至是依文解义,错会佛语),或者瞎猫碰到死耗子般偶然享受过1下空灵的感觉,便认为自己已经悟道,把悟道当做是很容易的事,狂得不得了。面对这些修学者,真不知如何说好。不知古人能悟道的,不仅要依深深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为基础,要有“己事不明,如丧考妣”的恳切心和迫切感,放下1切该放下的,本着超然物外,不恋世缘的绝尘心态而久经寒霜,精勤不辍。并且还要对佛法般若性空或唯识妙有有了殊胜之胜解正见为基础,已有观照般若智慧的相应生起,如此得解行相应,心念专注,世缘情境所不能动,于因缘时节成熟时,才能豁然大悟。而上面谈到的这些修学者,下没有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上还没有建立佛法胜知见,只是将心待悟或者狂性顿发,这都是属于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完全不知学佛修行是修心,这样不舍得把内心贪嗔痴放下,不转化自己内心,不以深心智慧观察世间,又怎会有开悟见道的可能。 还有1类急于求成的修学人,修学没多久,常抱怨自己天天那么的努力念佛诵经,为什么总是那么多杂念,总是没有感应。完全不知自己无量劫来的贪嗔痴习气有多重,不知宿世业障有多重,只是1味抱怨杂念多没感应,乃至因此而退失初心。修学上既没有忏悔自己往世的业障,改往修来,又没有淡泊对世间名利、感情、财富追求的心态,更没有消减自己的贪嗔痴心理,却想求念佛诵经时没有杂念,这哪里能做得到呢?这些都是1没有正知见,2没有长远发心所带来的偏差。学佛1定要建立出离心,同时也1定要建立长远发心。要有恒心与毅力打持久战,因为我们无量劫来的业障心垢实在太重太重,不是短时间内清除得净的,要努力使自己的心从恶的转向善的,从有求的转向无求的,从感情的转向理性的,从贪恋红尘的转向淡泊人生的,这样1步1步的走来,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1心贪图短时间就能成就,而不注意从内心上转化自己,那只会有误入歧途的份。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