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李清照的词中有哪些句子最有特点

关于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1、关于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7年2月初5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2十5年4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1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4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1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1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1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1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1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1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8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1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1。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1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1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1位女词人”,有“千古第1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1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

李清照的词中有哪些句子最有特点



2、李清照的词中有哪些句子最有特点

要注意课堂的气氛,气氛不好学生根本不会认真听,要轻松幽默1些,不要盲目的模仿老师,在同1内容不要太啰嗦,要精练就行,我复制了1点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2、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3、背诵

2、教学重点:

1、情景交融的写法

2、背诵相关名句

3、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写作风格

4、教学时数:1课时

5、教具:自制CAI课件

6、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宋词的集大成者李清照的作品.宋词发展到了李清照的时代,已日趋完善、成熟,而她把词推向了炉火纯青的高度,进而在创作中形成 了自己独特 的词风——李清照词风,提出“词别是1家”,认为词是1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下面我们读1下《1剪梅·红藕香残》体会1下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李清照简介: 初中学过李的《如梦令》,让学生回忆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然后教师补充: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作品集为《漱玉词》,她是抒情诗的杰出作者,她的注情入词、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使后代许多人赞叹不已.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是文学作品的生命,许多人之所以读了李清照的词之后不禁会伤感落泪,就是受了她词中那种离别之情的影响,触动了自己的心事,启动了感情的闸门.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幽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朗读训练: (1)音读和义读:簟(dian) 意象:特点:红藕 香残玉簟 秋雁 自回月 满花 自飘0水 自流名句欣赏:“1种相思,两处闲愁”,点出夫妻分居两地,彼此思念之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句写愁,表现了愁迁移之速.本来心中之愁外显眉宇,词人却道先眉后心,其实愁早在心头,又显于眉头,再次回到心头,1股愁绪此消彼长,永远挥之不去.李清照将愁写通了,它通贯周身,无法排遣. 抒发的情感:相思,闲愁,无计消除 总结: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作者在词中想要抒发1种相思愁,而没有正面写这种感情,只是描绘了1幅大雁难归、月圆人定、花飘水流的画面,画面的凄清和深邃的意境,包含了无限的情意. (3)美读: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词的朗读当中 (4)音乐欣赏:《1剪梅》,帮助学生背诵

4、扩展阅读: 《醉花阴》、《声声慢》体会李清照的词风.比较李前后期作品风格. 1 剪 梅 作者:李清照 Translated Text译 文原 文Original Text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1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1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在地飘0,水,自在地飘流,1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花自飘0水自流.1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0 李清照有关文学常识



3、30 李清照有关文学常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1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1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生平



4、李清照的文学常识及生平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丰7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绍兴2十1年(公元1151年)以后。1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4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1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1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1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1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8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1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1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1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1位女词人"。 1个人的成长,需要有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条件。李清照之所以成为1个杰出的女词人,其天赋条件固然十分重要,但家庭的薰陶和教养,犹如种子对于土壤、阳光和雨露的需要,也是不可缺少的。 历史为李清照提供的是1个文化空气甚浓的书香门第,1个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的家庭环境。据她后来的回忆:"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说明她的父祖之辈都生于山东,并曾在今济南1带住过。也表明她的祖父和父亲虽然地位不很高,但学识渊博,名望很高,拥有不少门生。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专权,打击元佑党人,这时他正"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宋史?李格非传》)崇宁5年大赦,党人再度叙用,他也终得"与监庙差遣"。(《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24卷)。李格非为人孤高耿介,史载他考进士前,"有司方以诗赋取士",他不以此为敲门砖,却"独用意经学",著《礼记说》至数十万言(《宋史?李格非传》)。在郓州作教授时,郡守怜其贫寒,想让他兼任其它官职,以便增加1些薪俸,却被他婉言谢绝。做广信军通判时,他曾把1个宣传迷信、蛊惑百姓的道士重责数十大板,然后驱逐出境。可见,他是1位能够为人民做些好事的官吏。 李格非是1位博通经史之学的学者。他的经史著述见载于《宋史?艺文志》中的,有《礼记精义》16卷,《史传辨志》5卷。此外,还有《永洛城记》1卷,《洛阳名园记。》1卷等。《洛阳名园记》中记洛阳名园19处,记述翔实,行文简洁,富于诗意,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但它并不是单纯地写景记事,文中还寓有兴亡之感、讽谕之旨。特别是全书结尾所指出的:"公卿士大夫方进于朝,放手1已之私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含李格非对皇帝王公荒淫奢糜生活的批评。当时徽宗赵佶仿照杭州的凤凰山,在东京营建了周围10余里,峰高90尺的万岁山。北宋的名公巨卿在西京洛阳、东京汴梁也大都辟有地域广阔的花园以供享乐。李格非还对他们敲起了警钟:"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他的警告,统治者没有听进去,但他的警言,却被历史所证实了。果然没过多久,金人就入侵中原,洛阳名园付之1炬了。 李格非还是1位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都不错,尤以散文为佳。元?元年,他"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李格非传》),继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4学士之后,和廖正

1、李禧、董荣被称为"后4学士"。李格非的诗词修养也很高,其才思敏捷,文笔酣畅,纵横恣肆,气魄宏大。可惜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文艺思想却有所记载。他提出"诚著"2字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所谓"诚著",就是诗文要有真情实感,要像从心里掏出来的1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字字如肺肝出"。他鉴赏古人的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标准,在晋代人的诗文中他最推崇刘伶的《酒德领》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因为这两位都是以狂放不羁、傲视1切著称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敢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而李格非的文风和生活态度,都与他们有相通之处。 李清照还有1位颇有文化素养的母亲。她是王状元拱辰的孙女。亦善文,工词翰。在封建时代,她给李清照树立的,决不仅是3从4德的规范,在诗词创作方面,1定会给女儿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生长在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年青的时候不但诵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而且笔记小说、轶事遗闻,亦无不浏览。封建时代有条件读书的女子,1般只能读些《女诫》、《烈女传》之类的书籍。而李格非夫妇的思想比较通达,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迂腐之见。因此,李清照在父母的带领下,踏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从丰富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中吸取营养。从她的作品和文艺思想来看,她的确从父母、尤其是父亲那里有所继承。她的词作能够揭示内心的奥秘,她的诗篇能够涉及时政,而她的散文又是那样叙事精当,富于感情色彩。在各种文体里,无论写景、抒情、状物、叙事,都留有父亲的流风遗韵。所以,李清照所受的家庭教育是相当优越的。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从心灵到身体都得到了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她那渊博的历史知识,卓异的文学禀赋,豪爽坚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母的熏陶。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56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1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1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1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有关李清照的渔家傲的文学常识和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



5、有关李清照的渔家傲的文学常识和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9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3山去。 借神仙境界抒壮阔胸怀——谈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1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1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1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1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1个世界。她幻想出1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词1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1幅仙境1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1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1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1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1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1面,又有艰险的1面。它展现出1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1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1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1“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旁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1句含有两层意思:1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2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3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1,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9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3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9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3千里,搏扶摇而上者9万里。”“扶摇”,风名。“9”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1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3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3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3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3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实,都能11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郑孟彤)。

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6、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1、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7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2十6年(1156)。

2、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1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4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3、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1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1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1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1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4、作品概览 (1)词 书法 《武陵春》  《1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0水自流。1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1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2年3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忆秦娥·临高阁》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多丽·小楼寒》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1声啼鴂。 《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1滩鸥鹭。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3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1作“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1个愁字了得! 《念奴娇·萧条庭院》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清平乐·年年雪里》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木兰花令·沉水香消人悄悄》 《浪淘沙·帘外5更风》 《点绛唇·寂寞深闺》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浣溪沙·绣面芙蓉1笑开》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江仙·梅》 漱玉词意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瑞鹧鸪·双银杏》 《长寿乐·南昌生日》 《行香子·天与秋光》 《行香子·草际鸣蛩》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满庭芳·小阁藏春》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永遇乐·落日熔金》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新荷叶·薄露初0》 《失调名·犹将歌扇向人遮》 《怨王孙·春暮》[4] (2)诗 赵明诚《金石录》书影  《浯溪中兴颂和张文潜2首》 《偶成》 《晓梦》 《感怀》 《乌江》(又名《夏日绝句》) 《皇帝阁端午帖子》 《皇后阁端午帖子》 《夫人阁端午帖子》 《皇帝阁春帖子》 《贵妃阁春帖子》 《钓台》(又名《夜发严滩》) 《上枢密韩肖胄诗》(2首) 《题8咏楼》 《春残》 《分得“知”字韵》 《咏史》 《浯溪中兴碑诗》 文 《金石录后序》 《词论》 《打马图序》 《打马赋》 《打马图经》例论 《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