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首 稽首 叩首 空首文化常识,「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顿首 稽首 叩首 空首文化常识



1、顿首 稽首 叩首 空首文化常识

顿首、稽首、叩首、空首文化常识如下:《周礼·春官·大祝》就提到9种跪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膜拜。但在古代,各种身份不同的人,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所规定使用的拜礼都是不同的,故这4者有着严格的区分。“顿首”:在古代拜礼中是比较轻于“稽首”,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的1种礼节,表示普通的礼貌。行礼时,1般是跪拜在地上,引头至地,只作短暂的接触,就立即举起。(“顿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叩首”:双膝脆地,双手扶地,头向下低接近地面或触到地面。“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行礼时,施礼者引头至地时,要停留较长的时间。“空首”:是国君答拜臣下的礼节。空首的行礼方法是拜跪在地上后,先以双手落地,再引头至手。由于头并没有与地面接触,故曰“空”。又叫“拜手”。这是“9拜”中男子跪拜礼的1种。稽首、扣首现在基本不用了。这几个扣首多用于书面语言,有敬重、谦卑、礼节之意。

「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2、「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4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5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4史”:《史记》、《汉书》、《后汉书》、《3国志》   4.“4库”:经、史、子、集   5.《诗经》6义:凤、雅、颂、赋、比、兴   6.6艺:也称6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3代”:夏朝、商朝、周朝   8.“3皇”:传说之1是“伏羲、女娲、神农”   9.“5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3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5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9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4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4海:指天下、全国。   16.“6合”、“8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3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3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5行:指金、木、水、火、土   23.5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5味:指酸、咸、甜、苦、辣   25.6畜:6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4宝:笔、墨、纸、砚   27.文人4友:琴、棋、书、画   28.花中4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3友:松、竹、梅   30.6书:象形、会意、指事、 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3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1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5声:5个音级。也称“5音”,即我古代5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4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3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3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3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3年在省举行1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1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2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1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1是状元,第2名是称榜眼,第3名是称探花。合称3甲鼎。   43.光绪3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1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1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3大类   48.顿首:古代1种拜礼,为“9拜”之1。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9拜”之1,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古代文化常识 礼仪



3、古代文化常识 礼仪

http://**/view/c57c0603a6c30c2259019e61.html http://**/view/c57c0603a6c30c2259019e61.html 【揖让】1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3种,称为3揖:1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2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3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1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1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1种拜礼,为“9拜”之1,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9拜”之1。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1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9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9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9拜”:“1曰稽首,2曰顿首,3日空首,4曰振动,5日吉拜,6日凶拜,7日奇拜,8日褒拜,9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1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1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1般筵席用的是8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3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1   2            3      4            5      6              7   8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2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3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1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2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2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1。《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2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5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3日,宿于内室,要求“5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1。“戒”又称“散斋”,散斋7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1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1语。

向老师实行跪拜礼以表感恩是否值得



4、向老师实行跪拜礼以表感恩是否值得

……第1,中国传统有1句话,叫“男儿膝下有黄金”,跪拜,在中国的意义相当于把自己视作身份比对方低等无数倍的角色,是不仅有抬高对方意义,还有侮辱自己意义的。 第2,当今社会,中国人只有3种情况才会行跪拜礼,第1是极其重要的请求,第2是程度极其严肃的道歉,第3是极度的感恩。这个极度的感恩,大概要抬到生命的高度、改变个人命运的高度才有可能实行,比如电影里那种,对着救命的医生啊,对把自己孩子带出山村的体校老师啊……那种。因为跪拜(说到这个,对了,你最好去搜索1下“跪拜”的定义,我们文学常识的卷子上有……)在古代中国——要知道,属于平原大河流域文明的中国文化是1个等级制度森严的文化体系,在古代中国,跪拜是在等级差相当重之时才能表达的敬意,比如君臣、官民、父子(E,孝道最大= =)之间……那个时候,师生之间倒是要行跪拜礼的,因为那个时候,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功名,如果考取了功名,基本上就是荣华富贵,命运的转折,那个时候的学习和现在的学习的性质不同……所以,我怎么感觉你们这边压倒性胜利…… 如果正方谈到日本,你们就直接说这里不是日本就好了……日本的跪拜礼是“礼节”性质的东西,和握手差不多,不过在日本“磕头”那就……当然已经跑到题外去了…… 某校某班某辩论裁判。

选择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1项 A. 总角,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 B. 稽首,古代的1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 C. 拜手,古代男子的1种跪拜礼。行跪时,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 D. 寡人、陛下、朕、孤都是古代帝王的自称,殿下是对封建王、侯、太子的尊称



5、选择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1项 A. 总角,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 B. 稽首,古代的1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 C. 拜手,古代男子的1种跪拜礼。行跪时,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 D. 寡人、陛下、朕、孤都是古代帝王的自称,殿下是对封建王、侯、太子的尊称

D。

「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6、「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4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5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4史”:《史记》、《汉书》、《后汉书》、《3国志》   4.“4库”:经、史、子、集   5.《诗经》6义:凤、雅、颂、赋、比、兴   6.6艺:也称6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3代”:夏朝、商朝、周朝   8.“3皇”:传说之1是“伏羲、女娲、神农”   9.“5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3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5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9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4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4海:指天下、全国。   16.“6合”、“8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3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3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5行:指金、木、水、火、土   23.5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5味:指酸、咸、甜、苦、辣   25.6畜:6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4宝:笔、墨、纸、砚   27.文人4友:琴、棋、书、画   28.花中4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3友:松、竹、梅   30.6书:象形、会意、指事、 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3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1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5声:5个音级。也称“5音”,即我古代5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4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3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3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3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3年在省举行1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1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2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1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1是状元,第2名是称榜眼,第3名是称探花。合称3甲鼎。   43.光绪3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1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1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3大类   48.顿首:古代1种拜礼,为“9拜”之1。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9拜”之1,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