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药小知识,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中医基本常识

中药用药小知识


1、中药用药小知识


1.内服中药时的用药常识有哪些



1、解表药亦称发汗药


系指凡通过发汗解表令人体出汗,以至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之为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生姜、薄荷、紫苏、桑叶等。


1.服用该类药后,当立即卧床休息,根据季节如天气冷者盖厚棉被,热天盖毛巾被,或添加衣服,或用热水袋保温,目的是帮助出汗。夏季要注意空气流通,以防室内闷热,但应避免穿堂风;冬季服热粥,或葱白、姜汤或红糖水等。凡发汗,只宜遍体微汗,不可大汗,以免损耗阳气和津液,若以发汗达消肿者,只可适当多汗,此“汗为心之液”之故,尤其是温热毒邪受侵,汗过最易耗伤津液,应掌握分寸。对年老体弱者应慎用。严防汗过发生虚脱、厥逆等症。


2.若汗出不止,可用煅龙骨、煅牡蛎粉、生黄。



2、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中医基本常识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中医第1部经典巨作中,就提到了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那么,中医有哪些养生的常识呢?下面跟着我1起来了解1下吧。


中医养生的常识 中医养生的常识 生活规律顺应自然


养生专家说,中医讲究天人合1,1年有寒、热、温、凉,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要“动作以避寒,隐居以避暑”,和于4时,顺应自然之气。尤其年老体弱者,更应适宜寒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动不宜过早,以见到阳光为宜。冬季39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夏季3伏天,避暑要及时,但也不宜过凉。总之,人要适应自然,生活要规律,寒温要适度。




3、中医药养生知识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药养生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1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药养生知识



1、调理心态: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中医病因学说:7情生病,过喜伤心,暴怒伤肝,忧思伤脾,大悲伤肺,恐惊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活动称“7情”。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变动是属生理的:1般不会致病;但过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如:暴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我们。



4、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中药养生保健是我们中国人最为难熟悉的养生保健方式之1,尤其是药膳养生保健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1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养生保健小常识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1喝,盖厚被子出1身汗,睡1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



5、家庭中必备中医小知识(家庭常用中医小常识)


1.家庭常用中医小常识


减肥:


动作1:坐在椅子上,双腿弯曲膝盖并拢,脚尖绷直,双手环抱小腿,额头放在膝盖上,保持自然的呼吸,肩膀放松。


动作2:双脚脚尖勾回,双手握着脚尖。使脚尖尽量向回拉。尽量放松您的脚踝。


动作3:双腿并拢,俯身向下,将胸、腰、腹贴在大腿上,双手环抱小腿。


动作4:吸气双腿向前伸直,呼气双手向前尽量推,脚尖绷直,保持自然呼吸10—15秒。


功效:促进下半身血液循环,调节脊椎神经,活化经络,恢复肌肉的弹性与活力。


练习秘诀:做动作3和动作4的时候,为了防止椅子的滑动,可以把椅子靠着墙壁。而且椅子的高度1定要适当。如果您做不到让胸部去贴腿部,那可以慢慢来。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