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护理常识有哪些?什么情况下可以给宝宝吃退烧药?护理咳嗽宝宝有哪些注意事项啊?我宝宝是开始发烧的,现在退烧了只是咳嗽,怎样护理这种情况的宝宝呢?

宝宝发烧护理常识有哪些?什么情况下可以给宝宝吃退烧药?



1、宝宝发烧护理常识有哪些?什么情况下可以给宝宝吃退烧药?

宝宝发烧可以喝些水,吃些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了。

护理咳嗽宝宝有哪些注意事项啊?我宝宝是开始发烧的,现在退烧了只是咳嗽,怎样护理这种情况的宝宝呢?



2、护理咳嗽宝宝有哪些注意事项啊?我宝宝是开始发烧的,现在退烧了只是咳嗽,怎样护理这种情况的宝宝呢?

可以用葱白带根须加上白菜根放冰糖1起煮水,每天吃完饭后给孩子喝,坚持1周就会有所好转。晚上也可以炖些冰糖雪梨给孩子喝,能够润喉治咳嗽的。注意孩子的饮食,多喝水,不能够吃生冷的、油腻的、煎炸的食物。

宝宝发烧需要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家里有两个小孩子啊,需要多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



3、宝宝发烧需要注意事项有哪些呢?家里有两个小孩子啊,需要多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

首先,温度在38.5-39.5之间,按说明书吃退烧药。药吃1下10分钟后,给孩子加衣服。半个小时之后,脱掉多穿的这些衣物,用温水给孩子擦身子,会看到汗马上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孩子的体温就会慢慢的降。 其次,发烧本身就是孩子体内有病毒,孩子自身也在抵抗病毒,1次是不会解决问题的。4-6个小时之内温度还是会再上去的,可以继续前面的第2步。

3、基本4-6次之后,孩子的温度就被控制住了。发烧39.5℃以上,1定要去医院,4-8小时之内不会对大脑有损伤,但时间越长对孩子越不好。这个时候可以用酒精擦孩子的手心和脚心,但不能多擦,这个办法可以快速降温。没有酒精,可以直接用自来水擦1下孩子的身子,然后立即上医院。

在秋季宝宝门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要怎样预防感冒和发烧呢?



4、在秋季宝宝门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要怎样预防感冒和发烧呢?

要注意保暖,多喝水,加强营养,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了。

请问宝宝断奶注意事项有哪些啊?为什么我的宝贝最近1直发烧啊?我觉得他应该是不适应吧



5、请问宝宝断奶注意事项有哪些啊?为什么我的宝贝最近1直发烧啊?我觉得他应该是不适应吧

宝宝发烧也不1定是断奶引起的呢,建议先进行物理降温,贴个退热贴,多喝白开水多排尿, 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手脚20分钟,如果高烧不退建议吃美林退烧药并且随时帮宝宝测量体温看是否有下降,如果出现反复发烧的症状,就要及早就医。

宝宝发烧了,有哪些注意事项



6、宝宝发烧了,有哪些注意事项

孩子发高烧怎么办 内容来源:《捏捏小手百病消》 [2012年7月9日 09:05] 孩子发高烧怎么办-退6腑 前面我说过,孩子发烧是身体在对抗病菌的1种正常反应,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高烧要除外。1般情况下,37~38℃之间,属于低热的范畴;38~39℃之间算是中热,而39℃以上的就属于高烧了。如果孩子高烧到39℃以上的话,那就要及时进行处理。有很多孩子因为高烧的时候,家长没有及时处理,结果造成孩子抽搐,表现为不自主抽动、意识不清等等。 记得有1天晚上,我接到1个朋友的电话,他说自己3岁半的小孙子出现了高烧。我问他怎么处理的,朋友说,本来孩子体温是38.6℃,他用了“捂汗法”,下午的时候把孩子用被子裹好,想着让孩子睡觉的时候出出汗,体温就降下来了。没想到晚上1量,孩子的体温已经到了39.3℃了。 我当时1听就明白了,这种错误太常见了。很多人认为,孩子发烧的时候打寒战、怕冷,得用被子盖好,以免再受风着凉。实际上,当孩子的体温升到高峰值的时候,全身的毛细血管就会扩张,毛孔张开,汗腺分泌开始旺盛。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散热,如果1味地给孩子捂汗,而不让其散热,体温不持续升高才怪呢! 于是我跟朋友说,赶紧把孩子的被子撤掉,把孩子衣服领口松开,最好用温水给孩子擦1擦腋窝等部位。另外,在孩子左手小臂的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1直线的地方,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直推300遍。 朋友1个多小时以后给我打电话,说烧已经降了1些了,孩子现在睡得很稳。 我上面说的方法叫“退6腑”。6腑在中医上就是指胆、胃、大肠、小肠、3焦、膀胱6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受纳,传化、排泄功能,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满了就容易生热)。6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所以6腑以和降通畅为顺。6腑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 《灵枢-本脏》:“6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素问-5脏别论》:“6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从阴阳对应的关系上讲,6腑属阳。“退6腑”,意思很明显,就是清退6腑的热毒,它还有助于把体内的糟粕排出体外。 “退6腑”相当于中药里的犀角、羚羊角等,是大寒之品,如果不是高烧的话,最好不要给孩子用。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