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讲地理知识的电视节目,不是人文地理,生活常用的技能

有什么讲地理知识的电视节目,不是人文地理



1、有什么讲地理知识的电视节目,不是人文地理

寰宇地理 discovery 都不错但自然人文就不1定了 上海的纪实频道,旅游卫视可以多关注1下...。

生活常用的技能



2、生活常用的技能

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1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级技能只表示“会做”某件事,而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初级技能如果经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而达到技巧性技能阶段。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区分为如书写、骑车等活动的动作技能和像演算、写作之类的智力技能两种。技能形成过程中,各种技能动作之间会相互影响。已形成的技能若促进新技能的形成,叫技能正迁移。如果已形成的技能阻碍了新技能的形成,叫技能干扰,或技能负迁移。   技能与知识不同,例如生活常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数学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传授,而技能必须亲自学习,并坚持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而1旦停止练习,技能将很快变得生疏,是1种熟能生巧的体力活,对眼手的协调能力要求很高。正如卖油翁的话“无它,唯手熟尔”。技能可以分为很多种,常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职业技能:例如电焊、氧焊、钣金、车工、钳工、汽车驾驶(司机)等对机器设备的操作,厨师、珠算、点钞、服装缝纫、弹钢琴、弹吉他、吹笛子等乐器的演奏、打字员、糕点裱花、粉刷、泥工、木工、雕刻、绘画等等。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是什么?



3、学习社会学的意义是什么?

1、人的社会化的涵义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1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1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1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2、人的社会化的功能 从文化角度看,人的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个人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著名美国社会学家w.奥格本对社会现象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人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这种观点反映了人的社会化在文化延续中的重要性。 从社会结构角度看,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本质任务。帕森斯曾说,社会没有必要把人性陶治得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只须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就可以了。他认为角色学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其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3、人的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3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 个性(Personality也译为人格)与自我(self)产物。 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价值标准,它是1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1个人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化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也存在共同点,即都应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社会学研究社会化问题就是要促进这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能够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社会学称之为个性调适或人格调适。相反,如果两者脱节,不能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称为人格解组。 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的标志是自我。自我也称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和认识。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形态等;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1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 培养和塑造个人什么样的自我观念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就是要人们把对自己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协调1致,就是要使人们在经历了社会化过程之后,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 现实生活中.同1社会化模式培养的社会成员并不完全1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为,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教化,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通过学习,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人的个性,以先天素质为基础,受环境制约、影响,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1方面,社会化使得生活在同1个民族、困家,同1个阶级、阶层,同1时代的人的个性具有1些共同的特征,即每人的个性中都会内在地包含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等共性的东西。这是社会文化传递的结果。如不同国家的国民性就是寓于其社会成员个性之中的共性因素。 另1方面,社会化又不可能造就具有完全相同个性的个人。主要原因在于:1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因素;2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3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虽然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有某种身不由己的力量制约自己的活动,但面对社会,个人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在1定范围内拥有选择余地。因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是,同在1个家庭中长大的兄弟姐妹,性格特征合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 因而,社会化既造就了人的社会共性,又塑造了人的独特个性,是人的社会共性与独特个性的有机统1过程。 (2)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社会化研究文化的传递模式,认为社会化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过程,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个人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 1般说来,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两大部分。个人通过社会化过程将社会价值观念内化,学习和掌握社会规范。在社会学看来.这1过程对于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及自我观念的完善,以及个人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角色扮演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要正常运行,人与人交往要顺利进行,都要有1定的行为规范。正是社会化的过程把各种规范灌输给儿童,使1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成为1个遵纪守法、彬彬有礼的公民。对于社会的意义在于,这1过程事实上就是社会文化的继承、传递和延续。 (3)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研究的社会结构模式认为,社会要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社会化过程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角色学习首先必须以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专门技能的掌捏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关系中的地位,按社会结构中所规定的规范行事。 初生的婴儿除了吸奶等本能外,对其他生活知识1无所知。父母首先承担起传授生活知识的任务,教孩子说话、吃饭、穿衣,并且是运用1定的文化模式来传授基本生活知识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大多是子承父业,因此职业训练大多在家庭中进行。在现代社会,职业训练多由专门的学校、企业来完成。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考察和解决有助于把人推到1定社会结构中充任角色的条件和机制。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有哪些?



4、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有哪些?

1到私人诊所就医出现意外,算医疗事故吗? 按照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的主体应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私人诊所没有执业许可证,不属于医疗机构。因此不算是医疗事故。 2 医院租房给他人行医,出现事故谁负责?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的设立必须经过注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院租房给他人行医,患者无法确知该门诊与医院的关系。因此医院应负赔偿责任。 3 医疗事故与医疗意外有区别吗? 所谓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而医疗意外则是指由于患者的特殊体质或者异常病情而发生的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 4 医院有权拒绝收治危重病人吗? 我国《执业医师法》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都明确了对病人的救治义务,医院不得拒绝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处置。 5 医院不准转院导致患者伤害要赔偿吗? 医院不准转院导致患者伤害,构成医疗事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参考资料:易·呗·网。

小学生健康百科知识



5、小学生健康百科知识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

1、目标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在中小学校中,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青少年作为主要受教育者,开展适宜、适时的健康教育,其总目标为:

1、增进儿童青少年的卫生知识,明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

2、使儿童青少年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2、要求

1、使儿童青少年掌握1定的卫生知识,认识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措施等诸因素与个体健康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作用。逐步自觉地形成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卫生观念。

2、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了解自身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3、适用范围 本基本要求以国家教委制定的9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对健康教育(包括青春期教育)的要求为依据,在全日制6年制小学1-6年级或5年制小学1-5年级和普通中学初1至初3年级开设健康教育课。在目前已经具备师资等条件的省、地、市各级中小学校要求开设每周至少1学时的健康教育课,而尚无条件者,鼓励可由不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逐步过渡到定期的健康教育课。

4、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按小学和中学不同年龄阶段划分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大纲和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从总体内容上看,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均分别分为8大部分: 小学阶段; 第1部分:人体的主要解剖生理知识 第2部分: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第3部分:合理营养与健康 第4部分:环境卫生与健康 第5部分:体育运动与健康 第6部分:常见疾病的预防(含常见地方病) 第7部分: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第8部分:心理卫生 在编排中小学各年级的健康教育内容时,要以各阶段健康教育大纲的规定要求为依据,贯彻反映各阶段健康教育的总体内容,同时,还要参照教育学的原则,体现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学生参与等项基本原则。小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第1部分 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

1、从人体的外部形态了解人体头、颈、胸、腹、4肢等部位的作用,了解眼、耳、口、鼻的基本功能。

2、初步了解人体内部心、肺、胃肠、大脑等主要器官的所在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懂得如何爱护人体这些器官的基础知识。

3、学会身高、体重、脉博的正确测量方法,懂得其测量的意义。

4、在小学高年级(

5、6的级)时,适当加入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点和可能面临的1些问题(女孩月经来潮、乳房发育、男孩变声等)。 第2部分 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常剪指甲、早晚洗脸、睡前洗脚,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不吸烟,不吸烟的标志,吸烟危害健康;生活作息要有规律,睡眠充足,坚持午睡,劳逸结合。

2、口腔卫生:早晚刷牙,刷牙的正确方法,怎样选择牙刷、牙膏。

3、用眼卫生: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如何做眼保健操,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看电视的卫生。

4、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讲究仪表美。 第3部分 合理营养与健康

1、初步认识人体需要的7大营养素1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和水。

2、食物是提供各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

3、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不偏食、不挑食、定时定量进餐,暴饮暴食的危害,吃早餐的必要性,少吃0食。

4、预防食物中毒,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5、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不洁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6、水与生命: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 第4部分 环境卫生与健康

1、健康的3要素:日光、空气、水。

2、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废物、噪声)的危害。

3、保护环境的美化,爱护益虫、益鸟和花草。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室、家庭居室的采光和通风。

5、自觉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讲究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6、消灭蚊、蝇、虱、蟑螂、臭虫、老鼠。 第5部分 体育运动与健康

1、体育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和水,锻炼身体、坚持做广播操。

2、户外活动的好处,课间活动的作用与方法。

3、劳逸结合,如何安排1天的学习,锻炼与休息,怎样度过休假日。 第6部分 常见疾病的预防

1、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的1般传播途径,怎样预防这些传染病。

2、计划免疫的意义,小学阶段应该完成的预防注射。

3、小学阶段常见病的预防:沙眼、近视、龋齿、脊柱异常弯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肥胖。

4、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蛔虫、蛲虫、钩虫、鞭虫。

5、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肝炎、菌痢。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流感。

7、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对某些常见地方病的预防。如血吸虫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氟中毒、克山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以及疥疮、头虱、冻疮的预防、中暑的预防。 第7部分 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1、交通安全:识别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2、游戏和锻炼中的安全:不做危险游戏,燃放鞭炮注意安全,体育课的衣着要求,运动前做准备活动,游泳注意安全,溺水的预防。

3、劳动中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砸伤。

4、预防触电、烫烧伤、煤气中毒、气管异物。

5、1般外伤的简易处理:止血、包扎。发生意外伤害要及时求医。 第8部分 心理卫生

1、人体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部分,心理健康有益于身体健康。

2、保持心理健康,良好的情绪,与父母、同伴、教师和睦相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团结互助、尊重他人、正确对待身体残疾的同伴。 、健康教育课: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发育水平和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主动注意持续时间短,内抑制较差,学校可采取图片、幻灯、故事、儿歌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形象化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活动范围增大,视野日益开阔,爱提各种问题,学校可搜集问题,进行逐1解答。还可向学生介绍1些卫生科普小读物,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中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学校可增加课堂讨论等形式,帮助他们更广泛地探讨健康成长的相关问题。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学校可采取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学生们的需求,深入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此外,学校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将健康教育课与相关科目如自然、体育、思想品德等课程相互配合,作为单1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2、健康教育活动:为使学生加深健康教育课堂印象,促进学习效果,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各种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助、互助意识和自我教育效果。如:组织以健康为主题的班队会、团会、知识竞赛、手抄报、夏令营等。

3、健康教育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咨询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对小学生开展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对待集体生活、怎样对待长辈、怎样结交朋友等内容进行教育;根据中学生独立意向发展快、社会交往频度增加、正处于身体发育旺盛期、对情感问题比较敏感的特点,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异性同伴关系,如何明辨是非、增强对不良行为的抑制能力,如何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等内容进行教育。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总之,学校只有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中心环节,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网络,明确责任,才能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内容
更多>